藥膳發源于我國傳統的飲食和中醫食療文化,藥膳是在中醫學、烹飪學和營養學理論指導下,嚴格按藥膳自有工藝,將中藥與某些具有價值的食物相配,采用我國獨特的飲食烹調技術和現代科學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簡言之,藥膳即藥材與食材相配而做成的美食。)它是傳統的醫學知識與烹調經驗相結合的產物。它“寓醫于食”,既將藥物作為食物,又將食物賦以藥用,藥借食力,食助藥威,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既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強身、祛病延年。藥膳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不斷探索、積累而逐漸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一門臨床實用學科,是中華民族祖先遺留下來寶貴的文化遺產。
幾千年來,傳統醫學就十分重視飲食調養與健康長壽的辨證關系,它包括食療,即用飲食調理達到養生防病治病作用,以及藥膳,即用食物與藥物配伍制成膳食達到養生防治的作用,本文所提到的藥膳即包括食療內容。中醫學在長期的緩解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的藥膳食療保健經驗,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因而藥膳學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積極推行中醫藥膳食療保健,不僅為人民的健康長壽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于促進世界衛生保健醫學的發展,也具有深遠意義。
現代藥膳的發展是在總結古人經驗的礎基上,得以進一步完善,其運用更加附合中醫理論的發展,并注意吸取現代科學理論的研究和應用,具備其理論化、科學化的發展方向。其發展特點更具有多樣化。其一,總結應用前人的經驗而不泥于古,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從中醫的陰陽、臟腑理論、中藥藥性及配伍等理論為指導來配制用膳,長期以來,已形成了一套較為系統的理論體系。如遵循中藥藥性的歸經理論,強調“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腎”;提倡辨證用藥,因人施膳,因時施膳。其二,注重中藥與飲食相結合,藥膳除了具有鮮明的中醫特色外,還具有食品的一般特點,強調色、香、味、形,注重營養價值,因此一份好的藥膳,應是既對人體的養生防病具有積極作用,對人體具有合格的營養作用,又要激起人們的食欲,給人以余味無窮的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