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集團公司(原汽車制造廠)簡稱"中國一汽"或"一汽",英文品牌標志為FAW,FAW就是汽車制造廠的英文縮寫。是中央直屬國有特大型汽車生產企業,一汽總部位于長春市,前身是汽車制造廠,主席題寫廠名。
一汽1953年奠基興建,1956年建成并投產,制造出新輛解放牌卡車。1958年制造出新輛東風牌小轎車和輛紅旗牌有檔次轎車。一汽的建成,開創了中國汽車工業新的歷史。經過六十多年的發展,一汽已經成為國內較大的汽車企業集團之一。2013年營業額高達4500億,曾經連續8年蟬聯世界500強榜單!
中國一汽集團簡介
汽車集團公司(原汽車制造廠)簡稱“汽車”,1953年7月15日破土動工,中國汽車工業從這里起步。50多年來,汽車肩負中國汽車工業發展重任,經歷了建廠創業、產品換型和工廠改造、上輕型車和轎車三次大規模發展階段,產品生產由單一卡車向輕型車和轎車方面發展。1991年,與德國大眾汽車公司合資建立15萬輛轎車基地;2002年,與天津汽車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重組;與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實現合作。目前,產品結構已形成以轎車為主的新格局。2007年實現銷售140萬輛、銷售入1880億,列“世界較大500家公司”第385位;“中國機械500強”第1位;“世界機械500強”第71位。公司品牌價值達到424.21億元。至今,汽車累計產銷中、重、輕、轎、客、微各類汽車1000余萬輛,在鞏固和發展國內市場的同時,不斷開拓國際市場,逐步建立起全球營銷和采購體系。遵循“汽車,伙伴”核心價值觀和“用戶”的經營理念,踐行“讓中國每一個家庭都擁有自己的汽車”的產業夢想,一汽人正為建設“規模百萬化、管理數字化、經營國際化”的新一汽而努力奮斗。
中國一汽發展歷程
工廠創建時期
(1)從1953年7月15日破土動工起,到1956年7月15日輛國產解放牌汽車誕生,這是一汽的建廠時期。在建廠之前,做了三年準備工作。
(2)1950年初,和在莫斯科同蘇聯簽訂的協議中,就把建設汽車廠作為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援建的首批重點項目;同年4月,重工業部成立了汽車工業籌備組,開始了緊張的籌建工作;
(3)1953年6月黨中央專門為力爭三年建設長春汽車廠發了指示;親自為一汽奠基題詞,并把一汽生產的汽車命名為“解放”。
成長發展時期
(1)從1956年開工生產到1978年末,是一汽的成長和發展時期。在這個時期,一汽有過乘“東風”展“紅旗”制造國產轎車等創舉。
(2)1958年至1960年的三年大躍進期間,有過急于求成、忽視科學態度所犯的錯誤,造成設備失修、質量下降,企業管理嚴重削弱;
(3)經過1960年冬季開始的三年整頓,企業的生產秩序和管理逐步恢復正常,1965年和1966年,成為開工生產以來奡興旺的時期,被表揚為全國大慶式先進企業。
(4)1966年下半年開始的“十年動亂”,廣大職工對左的錯誤有抵制、有斗爭。
(5)1972年,貫徹批示,狠抓產品質量,取得了明顯成效;
(6)1975年,貫徹鄧小平指示,初步進行了企業整頓。
(7)1977、1978兩年,進行了平反冤假錯案、落實黨的政策、恢復性整頓、重建大慶式企業等工作,使各項經濟指標又恢復到“文革”前的好水平。
這個階段,盡管遇到許多干擾和挫折,但各方面的工作仍有一定的發展。在汽車品種上從一個基本型增加到三個。在生產能力上,從3萬輛設計能力,提高到6萬輛的水平。在這個時期里,一汽出汽車,出人才,為全國汽車工業和機械工業的發展培養輸送了一大批干部和技術骨干;完成了包建二汽的任務;還承擔了一些援外項目。
換型調整時期
(1)從1979年到1988年末,是一汽“解放”汽車的換型改造時期,又稱第二次創業時期。在這個時期中,一汽自1980年末到1983年7月,用了近三年的時間,完成了“解放”第二代產品CAl41汽車的設計、試制、實驗和定型。
(2)從1983年7月開始生產準備,又用了三年時間,到1987年1月1日勝利轉產,轉產當年就實現了質量、產量雙達標,了的工程驗收。在這個時期,還開展了學習日本先進技術和管理方式、建設性企業整頓等活動,為換型改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在換型改造中,一汽充分利用給予的收銀遞增包干政策,采取以老養新的辦法,自籌換型改造資金;抓住對外開放的有利時機,堅持開放型的自主技術改造;用同時工程、網絡技術的方法組織龐大的換型改造工作,完成了不亞于建設一個新廠的工程量。不僅甩掉了“解放”車“三十年一貫制”的帽子,使老企業煥發出青春的活力,而且培育了職工奮勇拼搏、開拓進取的創業意識,闖出了一條老企業自主換型改造的路子。
(4)在換型改造的同時,1984年與1987年,在企業改革與發展上,先后兩次得到中央領導同志的支持,延長收銀遞增包干限定,擴大了產品自銷權、外貿外經權和規劃自主權;抓住了上輕型車、上中重型卡車以及上轎車的機遇,并同步進行了大量的擴建、新建的前期工作。
在這個時期,成立了解放汽車工業聯營公司。汽車研究所、第九設計院的加盟,加強了一汽技術后方的能力;吉、長四廠緊密聯營模式,為一汽加快建設輕型車和轎車生產基地創造了有利條件。
結構調整時期
(1)從1988年到2001年末,是一汽結構調整時期,又稱為以發展轎車、輕型車為主要標志的第三次創業時期。
(2)在這個時期,建設一汽轎車、一汽-大眾兩個現代
建設“三化”時期
(1)2001年12月,一汽召開的第十一次黨代會,宣布一汽第三次創業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提出了“十五”計劃時期實現汽車產銷量、銷售收入、收銀、員工收入“四個翻一番”的目標;
(2)2002年,一汽把“四個翻一番”目標進一步延伸和發展,提出了適應入世要求“建設新一汽”的構想,確立了要在五年或更長的一段時間,實現“規模百萬化、管理數字化、經營國際化”的“三化”目標。從此,一汽進入了建設“三化”新的發展時期,實際上這個時期的許多工作在上世紀末就開始了。
中國一汽企業文化
文化是企業的靈魂,蘊涵著企業的價值,代表著企業的追求。文化建設是企業走向成功的關鍵所在,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文化力與競爭力互為促進,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競爭的重要標志。
自主是企業立身之本。自主事業是一汽奡核心的事業,是一汽必思、必想、必干、必爭、必拼、必勝的事業。中國一汽誕生于自主,成長于自主。在一汽的發展史上,首先聳立的不是廠房和機器,而是中國汽車工業長子的責任、拼搏進取的精神和抗爭自強的意識。一汽波瀾壯闊的發展實踐,造就了“爭、創新業、擔責任”的價值取向;培育了穩健經營、務實誠信的企業品德;形成了自主立本、技術制勝的體系優勢。著眼發展,我們堅持“自主發展,開放合作”的指導方針,致力于做強做大自主,開放合作搞活。堅持凝心聚力、統一思想干自主;理清思路、統一目標干自主;科學配置、統一資源干自主的發展思路,向技術創新要實力,向管理創新要活力,向文化創新要動力。只要我們堅定信念,團結一心,矢志不移,我們所確定的堅持用戶,尊重員工價值,扶持股東利益,促進社會和諧,努力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一汽、實力一汽、和諧一汽”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汽車作為推動社會進步的發動機,不僅是時代科技發展的重要載體,更是人們放松心情的港灣、快樂生活的驛站、不離不棄的伙伴。汽車,讓我們的世界從此無界;汽車,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精彩!擔起車企責任,打造汽車良品,為實現人·車·社會和諧發展而奮斗,是中國一汽的莊嚴。我們將攜手汽車同仁,共同締造中國汽車工業的新輝煌!